政府推「娥六招」調控樓市,星期五將首度公布住宅供應數字。 但由於運房局僅總結2018年上半年供應量,所以單從「現樓貨尾」升跌,並未必能即時反映政策成效性,頂盡反映發展商在預知「空置稅」推出下,六月份有沒有加快清倉。要觀察政策的成效性,必須拉長一點看2018年下半年數據才可以。
政府推「娥六招」調控樓市,星期五將首度公布住宅供應數字。 但由於運房局僅總結2018年上半年供應量,所以單從「現樓貨尾」升跌,並未必能即時反映政策成效性,頂盡反映發展商在預知「空置稅」推出下,六月份有沒有加快清倉。要觀察政策的成效性,必須拉長一點看2018年下半年數據才可以。
上星期,在NOW TV財經節目《數字你懂的》,剖析長策會對需求預算數字。有谷友睇完私訊問我們可否再解釋一下,實情當日想帶出兩個重點....
解決香港住屋問題,近年政府著力增加土地供應,但增加土地供應是否可抑制樓價上升? 仍有待驗證。
地產建設商會建議,空置稅期限應以取得「滿意紙」起計,並要求有兩年稅項寬免期,與市場一直討論以「入伙紙」計有顯著分別。實情「滿意紙」與「入伙紙」有什麼分別? 如果採用「滿意紙」作徵稅基礎,又帶出什麼效果?
特首發表施政報告當日公布首置上車盤,以為發展商農地無份,原來仲有下文.....
特首林鄭月娥在上任後首份《施政報告》,提及其政綱內的「首置上車盤」,大家以為會一定細節,但實情所知都唔多。暫時單身人士月入34000蚊,資產110.5萬元;而二人家庭月入68000蚊,資產221萬蚊,先至夠資格申請。咁將來即係賣幾錢? 從申請資格上可以推算一下。
要令發展商加快賣樓步伐,政府準備推出「一手樓空置稅」,但特首林鄭月娥推出「娥六招」後,風頭被居屋訂價與市價脫勾搶過。政府針對新盤徵收空置稅,在取得入伙紙後一年內未沽清,需收取「應課差餉租值」200%。市場認為政策影響有限,皆因發展商會轉嫁成本。
樓價再創新高,指數高見180點水平,不單較年初狂升9%,比97年高峰期更大升過80%水平。當樓價愈見只升不跌,愈反映被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、政府做到的似乎不多。政府要管理市民的預期,唯有不斷出口術。無論在《施政報告》及《財政預算案》中,政府經常引述私樓落成量充足,但實情這個數字卻經常被錯誤解讀。
望一望這個平面圖,你覺得似什麼? 密密麻麻似不似監倉呢? 這個一梯五十三伙的驚嚇畫面,就是出自發展商近年新盤手筆。 香港悲歌,不單止在香港地住得貴、住得細,而且還要住得密。跟左鄰右里關係融洽還說得過去;但如果關係惡劣,怨氣更重。但實情要住得有私隱度,又不一定住獨立屋才享受到。原來一個隱世市區上車盤都做得到。
逆權運動未平息,政府及特首林鄭月娥企圖將責任歸咎房屋問題。新一份《#施政報告》中,有大篇幅且率先論述房屋及土地問題,當中最具爭議一項,莫過於放寬按揭保險。 昔日400萬以下才能借九成按揭、400至600萬元可做八成按揭的門檻;未來會放寬至800萬元以下物業,首置客可做九成按揭;1,000萬以下物業,無論首置或換樓客也可做八成按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