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又過,原來2022年已來到尾聲。一開始原本人人一面倒看好的,怎料年尾卻是倒跌收場,不單令人感受到樓市落差,也逐步見證見頂回落的步伐。究竟中間經歷了什麼? 在迎接2023年前,就讓我們先回顧一下。
年又過,原來2022年已來到尾聲。一開始原本人人一面倒看好的,怎料年尾卻是倒跌收場,不單令人感受到樓市落差,也逐步見證見頂回落的步伐。究竟中間經歷了什麼? 在迎接2023年前,就讓我們先回顧一下。
不知道大家會否仍有印象,早前曾發生住宅屋苑泳池觸電事故,原來其後機電工程署要求抽查全港屋苑的泳池電力裝置,豈料一查卻發現原來馬鞍山屋苑「海栢花園」泳池長期有觸電風險,點解住戶會蒙在鼓裡?
住過舊樓嘅谷友,可能都遇過單位U型去水喉,需要延伸到下層天花嘅情況,一旦有滲漏問題,維修責任都好麻煩,尤其條喉處於樓下單位之中,今次個案苦主,正正因為樓下唔肯開門整,導致新裝修單位污水倒灌,當中法律責任點處理?
今次苦主的個案,正正係樓水單位導致滲水,即使單位業主肯負責維修,但租客點都唔肯開門整,苦主可以點做?
我們《胡.說樓市》早前曾接觸住在錦田「山水盈」的苦主,我們先看看其漏水個案,之後再拆解業主與發展商之間的權責所在。
「租 VS 買」都是樓市熱門話題,最主要的爭論點是「租抵,還是買抵?」,而過去多年市場的論點都主要圍繞每月租金開支多,還是供樓利息多,因為兩者都屬於肯定不能收回的支出,但隨著近月樓市轉向,這個立論的盲點開始浮現
大圍「柏傲莊III」關鍵日期再延後,相當於樓花期拉長至45個月。對於賠償方案,有業主跟我們《胡.說樓市》表示覺得不合理。而樓花期延長至45個月後,實情已超出了預售樓花同意書30個月的期限,法例是否容許?
「翠林邨」法團與業主因為$1.7億的維修事項起衝突,期間更有疑似法團義工洗樓氹簽授權書,當中究竟發生甚麼事?
新世界大圍「柏傲莊三期」拆卸重建,事件發生至今已有四個月。談及「賠償」,發展商作風突轉「低調」;跟出事後表示秉持開誠布公、虛心聆聽各界意見、以及定期公布最新信息,態度像是「變了臉」。
位於天水圍的新盤Wetland Seasons Park (WSP),最近管理處突然收回月租車位的安排,有居住於WSP的業主報料,主因為車位業主控告管理公司的出租安排違反地契,其後更疑似合謀抬價,究竟誰是誰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