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在新季度賣地計劃中為住宅面積設限,把第四季度推出的屯門小欖用地,在賣地章程中訂明每個單位最少要有280呎,提供2,020個住宅單位。
政府在新季度賣地計劃中為住宅面積設限,把第四季度推出的屯門小欖用地,在賣地章程中訂明每個單位最少要有280呎,提供2,020個住宅單位。
《胡‧說樓市》有名谷友購入長沙灣重建項目「海珀」不久,已出現不少單位維修及管理問題,外牆試水時更發現,下層單位竟同時滲水,究竟發生什麼事? 為何業主嬲到要搵申訴專員公署?
屋宇署再度公布,柏傲莊第一期(第2座及第3座)有極少部分樣本(約5%)石屎強度不達標,需要進行加固工程。然而,《胡‧說樓市》編輯部翻查資料,發現新世界在爆出第三期結構問題後,竟連番強調第一期及第二期檢測全部達標,結果與屋宇署有出入。
最近大型發展商長實地產向城規會申請火炭東的「工業用地」改劃為「住宅」,預計提供4,706個住宅單位,火炭工業區是否迎來翻天覆地的轉變? 對區內二手市場又有什麼影響?
港鐵早前推出的「東涌配電站」地皮收回。過去每逢有土地流標,市場都會出現一陣調整期。究竟今次是否同一情況? 我們決定來看看這一區的市況。
大埔「天鑽」的發展商是中國海外發展,雖然不少新晉內房在港物業近年都為人詬病,但比較之下,中國海外則已在香港發展物業有一段頗長時間。然而,「天鑽」入伙後引爆的居住問題,除了村巴外,還有其交樓質素問題,結果其中一名谷友更要搬離單位。
特首林鄭月娥在2021年《施政報告》中,把原來打算興建的15,000個「過渡性房屋」單位,進一步加碼至20,000個。究竟「過渡性房屋」分布位置在哪? 會否對小市民的居住環境有影響?
有留意特首林鄭月娥任內最後一份《施政報告》,都應該知道她把「北部都會區」放得多重要,發展局也立刻更新了《香港2030+》最終報告書。實情《香港2030+》報告書釋出的訊息,比我們單純探討提高人均居住面積對樓價影響更為重要,今日我想跟大家拆解這份報告書。
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宣讀《施政報告2021》,一如外界所料,土地及房屋政策是重點,當中發展北部都會區佔了不少篇幅,我們將整合整個土地及房屋政策,以及鐵路規劃,並作出深入分析。
入伙只有不足一年,由中國海外的大埔「天鑽」,相繼爆出居住問題。對於一些交通比較隔涉的樓盤,經常都說:「發展商會申請村巴,可以解決問題」,能否成功爭取是一回事,但就算成功爭取到,也不代表一了百了。我們決定來現場考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