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次設計單位位於筲箕灣「香島」,屬於過千呎嘅豪宅戶型,以雲石配襯金屬物料襯出「奢華」感覺,唔知俾唔俾到Idea你哋呢~~
今次設計單位位於筲箕灣「香島」,屬於過千呎嘅豪宅戶型,以雲石配襯金屬物料襯出「奢華」感覺,唔知俾唔俾到Idea你哋呢~~
深水埗海壇街附近的單幢式重建項目陸續交樓,遠展與市建局合作的「傲凱」,首批折實呎價直逼兩萬元,但交樓質素卻叫人失望,驗樓得分只有46分,創《胡‧說樓市》紀錄新低外,連單位設計也不見得為用家著想。
「啟德一號」83分,緊接嘉華「嘉匯」也力保八字以上,只可惜之後「龍譽」、「天寰」卻逐個跌watt,分別跌至57分及75分。啟德新發展區第五個交樓項目,有會德豐的「OASIS KAI TAK」,究竟交樓質素是力挽狂瀾、抑或每況愈下?
買嘉華在啟德區的「嘉峯匯」,也值得留意屋苑附近的景觀變化。
「我想97回歸是一條死線。」當年很多人視香港回歸為洪水猛獸,九七前紛紛賣樓走人;亦有人抱著良好願景跨過這條線,但誰也想不到,香港主權移交後,經濟卻急速逆轉,回歸後這22年來,香港樓市是悲,還是喜?
1989年:八九民運觸發九七回歸信心危機,不少知識份子紛紛移民,報章雜誌也道出港人最悲觀一面。2019年:政府提出「《逃犯條例》修訂」議案,引來社會極大爭議,200萬零一人上街,「移民」二字再度成為熱門搜尋關鍵詞。兩個年代,對本港樓市有何影響?香港人,走或不走?
以為《#施政報告》放寬樓按可刺激樓市,但當社會運動發酵至此,小市民傷亡令人心痛至極。無論消費以至長遠投資,大家只會更趨保守。樓花期長達兩年的啟德樓盤「#嘉峯匯」在這個氣氛下推出,大家又會怎樣看待?
樓市是否位高勢危,金管局慣於引用一個數字: 「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」作為佐證。在九月中,金管局發布的《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》中就指出,相關比率已由去年第四季的72%,攀升至今年第二季歷史高位75.5%。
新盤代名詞除「納米樓」外,「高樓底」亦然,所以好多新樓上車客,為用盡家中每分每吋,都會考慮向高空發展,好似今集呢個單位咁,樓底高達11呎,但客廳窄長,如果要整閣樓,點先唔會令人感覺壓迫?
因為土地供應不足,政府力谷「明日大嶼」,但實情市場上卻是有地不起樓。在香港寸金尺土的繁華鬧市內,你應該很難想像有豪宅地皮丟空一年半載,任由它雜草叢生,但實際上這個畫面,卻是活生生在我們面前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