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批評財爺份預算案無驚喜,實情有個數字對後市好有啟示性,所指是「印花稅」。
大家批評財爺份預算案無驚喜,實情有個數字對後市好有啟示性,所指是「印花稅」。
運房局公布最新供應數字,未來三至四年潛在供應97000個。雖然按季輕微回落1000個單位,仍是統計中的第二高。97000個單位,究竟係一個乜野數字? 先俾兩個畫面大家參考下先。
運房局剛公布一手私樓供應數字,最大亮點是「潛在供應」數字見頂回落,由2017年第二季高位觸及98,000個單位,回落至最新93,000伙,跌幅逾半成,並創下七個季度新低,這是否反映發展商加快賣樓,令到可發售單位大幅回落呢? 背後就要拆解一下「潛在供應」這組數字。
政府推「娥六招」調控樓市,星期五將首度公布住宅供應數字。 但由於運房局僅總結2018年上半年供應量,所以單從「現樓貨尾」升跌,並未必能即時反映政策成效性,頂盡反映發展商在預知「空置稅」推出下,六月份有沒有加快清倉。要觀察政策的成效性,必須拉長一點看2018年下半年數據才可以。
港人經常用「返屋企」來形容去日本的狂熱,但有幾多人真真正正諗過「返屋企」移居或移民日本?移居日本,大致有兩個方法,一種就是取得「永住權利」,另一種就是加入日本國籍。其實兩種方式在居住上沒有很大分別,只是後者才享有投票權。
談論移居,近期另一個熱點是馬來西亞。當中最直接方法,就是選擇「#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」移居大馬。根據馬來西亞政策,若成功申請「第二家園計劃」(MM2H),是可以攜帶配偶、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、及60歲以上的父母一同入境,並可獲長達十年的長期居留簽證,期滿後可以再續期。
上星期,在NOW TV財經節目《數字你懂的》,剖析長策會對需求預算數字。有谷友睇完私訊問我們可否再解釋一下,實情當日想帶出兩個重點....
移居大馬是移民熱點之一,只因第二家園計劃(MM2H),入場門檻並不高,卻可按本港局勢變化,而隨時作出撤退抉擇。多數參加計劃的人,也會一併購買物業。「先收租、後自住」的這種投資心態,又有什麼要注意呢?
《施政報告》後第二個開價的樓盤「明翹匯」,以近十五年區內的首個新盤作賣點,但跟指標盤「灝景灣」及「盈翠半島」卻有一點顯著分別,所指就是位置。「明翹匯」位於青衣南,毗鄰樓齡35年的私樓「美景花園」,對出就是「藍澄灣」。若要前往「青衣站」需駁小巴或巴士外出,並不算十分方便。附近用地也不斷有新發展,值得注意該區地貌變化。
港人移居新加坡,會唔會有點心動?個案中,郭先生因工作關係,申請成為「新加坡永久居民」。但實情要成為「新加坡永久居民」也不是容易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