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權運動發酵至此,對於是非黑白,有良知的港人定能分辨清楚。但對於目前禾雀亂飛的樓市消息,大家又能摸得幾清?
逆權運動發酵至此,對於是非黑白,有良知的港人定能分辨清楚。但對於目前禾雀亂飛的樓市消息,大家又能摸得幾清?
在一片《逃犯條例修訂》的爭議下,大家焦點從林鄭下台,轉移至實現雙普選。撇除政治因素,單看房屋政策,這位被評為歷年民望最低分的特首,又是否合格?
娥六招下新居屋,扭轉定價模式,由過去按市值七折上調至五二折,變相減價26%。天水圍「屏欣苑」屬舊制七折推售的新居屋,當時折實149萬至316萬。若按今日折扣額計算,售價應該下調至111萬至235萬之間。意味業主一收樓,物業已跌價.....
上星期,多間報章都引述林鄭月娥接受外電訪問,指出根據政府數字,一般小市民的「供樓佔入息比率」達70%,而政府目標40%,認為樓價仍會下調。撇除「供樓佔入息比率」70%是否反映香港實況這因素外,究竟政府是否有目標將「供樓佔入息比率」定為40%?
上星期,有谷友留言問,林鄭月娥指香港「供樓負擔比率」達70%,究竟銀行否會批按揭? 在此有兩點想提出。第一,林鄭引述的「供樓負擔比率」,是否真的反映香港實況?
近期新盤接連滯銷,發展商自救由「付款辦法」著手。有新盤將「高成數按揭」加碼,也有新盤推「先住後付」。會德豐旗下六個項目就推「先住後付」,藉以偷時間予換樓客套現首期買新樓。
要有效運用公營房屋資源,特首2018年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,房委會會參考房協先導計劃,容許未補價居屋分租房間予有需要家庭,以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。
上任兩年的特首林鄭月娥,引爆「逃犯條例修訂」爭議,雖表明條例已壽終正寢,但社會撕裂氣氛仍在。為了補鑊,有報道指政府打算重啟「已婚家庭」預購居屋權的討論,藉以透過「房屋問題」去紓解民怨,大家又是否收貨?
凡事真的不可看表面!明明全港有三萬警力,但元朗竟可出現無警黑夜!比例點分配,難怪記者誓要追查清楚!同一道理,套用在運房局剛公布的供應數字,明明一手供應 維持93,000個單位,已經連續五季維持此數,表面上沒什麼特別好報道,但若仔細分析各組成部份,就知道又是一場數字遊戲。
有谷友問,2019年樓價還會跌多少? 縱然二手劈價新聞不絕於耳,但業界也並非一面倒悲觀。後市去向,除了視乎息口走勢、中美貿易戰等發展外,2019年新盤去向也是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