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換樓客採用「先賣後買」的保守策略,但今日可能不介意「先買後賣」。不過,在樓換樓過程中的一些報稅及退稅安排,有幾點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以前換樓客採用「先賣後買」的保守策略,但今日可能不介意「先買後賣」。不過,在樓換樓過程中的一些報稅及退稅安排,有幾點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如果簽署了「買賣合約」後,物業在成交前,買/賣方卻又不幸染疫過身,究竟還能否繼續成交呢?
隨著物業接近落成,樓花新盤準買家可能仍需四出籌備上會問題。買家可能會因不同因素而選擇更改付款辦法,究竟更改付款辦法是否合例? 背後又會產生什麼需注意問題? 我們會一文分析。
政府曾表示計劃推行全民強檢,但仍未公布推行細節,假如全民強鹼需要配合禁足令,即只容許市民有限度外出,律師樓及銀行等非緊急服務有可能暫停營運,假如正值物業成交期內,買賣雙方有沒有措施保障自己?
美國終於決定重啟加息周期,一如早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所言,今次美國加息四分一厘,肯定對已買樓,或者準備買樓的你有影響,現階段你可能已有幾個問題:美國會加息幾多? 對香港樓價有沒有影響? 對供樓影響有多大?
若業主未能親身進行買賣及簽署合約,而需委託親人或朋友協助,往往可透過公證行協助出一封「授權書」,證明自己未能返港,故委託他人代辦。所涉及費用並不算多,部份律師樓只收取一千元已經可以。
「住宅租金扣稅」提供每個課稅年度最高10萬元的免稅額,預計約有43萬租樓納稅人受惠。問題是,怎樣才能盡用免稅額?
有足夠入息,但屬於自僱或非固定收入人士,借按保卻難過登天,最終唯有投向發展商按揭Plan,而出事的往往是後者。
今次事件主人翁,則買入了一層曾經進行近親轉讓的物業,但最終卻因種種原因而遲遲未能完成交易,險墮成交陷阱,即使賣方未曾交出正約,買方亦不能取消交易,究竟所謂何事?
新世界建議推出「私人資助房屋」,樓價低至270萬,就能買到300呎的一房單位上車,但目前仍屬初步構思階段,尚未得到政府認可,我們就先分析項目的選址大熱,再跟大家談談前在的按揭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