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樓上車總希望物業價格相宜,除了積極在市場上尋找平價筍盤外,也有人不惜買入銀主盤,但由於「銀主盤」多數因業主斷供,而被銀行或財務公司沒收後推出市場售賣的盤源,準買家如何跟銀行或財務公司商討,背後有沒有涉及一些隱藏條款或陷阱,就成為置業關鍵。
買樓上車總希望物業價格相宜,除了積極在市場上尋找平價筍盤外,也有人不惜買入銀主盤,但由於「銀主盤」多數因業主斷供,而被銀行或財務公司沒收後推出市場售賣的盤源,準買家如何跟銀行或財務公司商討,背後有沒有涉及一些隱藏條款或陷阱,就成為置業關鍵。
農曆年前二手樓市暢旺,除了跟傳統智慧認為,農曆年後會出現小陽春,買家提前入市外,有人說,這跟業主願意讓步,成功跟準買家期望接軌,間接推動二手成交有關。實情市場上是否真的一地平價盤? 很多人都問,我們怎樣才衡量放盤是否「筍盤」? 今日想跟大家淺談「平價盤」三大指標。
《胡.說樓市》收到一名谷友求助,表示受疫症拖累,知道自己收入不穩定,銀行未必願意批出按揭,但財務公司表示可以「幫手」,聲稱可以透過會計師協助自製入息證明,好讓谷友成功上會,但做法原來既犯法又高風險!
不少準買家都會透過申請「按揭保險」或「二按」來達到「高成數按揭」。尤其是一手樓,近年發展商也傾向提供類似的「上會」安排,究竟在這樣的安排下,準買家是否需要通過壓力測試? 申請「二按」的原理如何?有什麼注意事項和風險?《胡.說樓市》這次希望透過本文解構箇中原理及程序。
無論你選購新盤、二手樓,或其他類型的物業,背後也離不開按揭,《胡.說樓市》團隊希望借本文為大家提供一個按揭教學的總覽,方便各準買家按不同需要查看所需的按揭資訊。
不少準買家在購買新盤前,都希望預先掌握樓盤資訊,以便正式推售前可做足功課。根據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》,發展商需在樓盤開售前的最少七天把樓書上載至銷監局網站、以及發展商項目網站。然而,售樓書資料繁複,如果我們從其他途徑去獲取新盤資訊,又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?
在辣稅影響下,近年新盤主導了市場,當中有不少發展商都透過提供高成數按揭,來增加樓盤的吸引力,但相反,準買家唯有先選擇建築期付款,入伙時再借取新按揭保險,才能壓縮首期開支,但原來建築期付款有不少陷阱,例如估價不足,究竟如何配合新按保使用?
買新樓,揀即供及建期付款方法,分別在於我們要在短時間內上會,抑或在入伙時才向銀行上會。但究竟樓盤幾時「入伙」呢? 在售樓書裡面,我們常見「關鍵日期」四個字,多數人會認定這就是「入伙日期」,實情是否這樣?
買樓是人生大事,但過程往往卻令人折騰。有人為免麻煩,索性選購一手新盤,認為發展商包執修,可省卻不少煩惱。《胡.說樓市》早前接觸了一名業主,購入了九龍城豪宅區的新盤晟林後,在我們的協助下曾進行驗收,惜發展商執修進度緩慢,影響了入伙。如業主遇上相同情況,又應該怎樣處理?
近日內地網上流傳內房恒大集團懷疑因財困需進行業務重組。雖然文件刊登不久後被下架,恒大其後也發表聲明指出,相關文件及截圖「憑空捏造、純屬誹謗」,但連香港業主也向我們表示,擔心購入了恒大的香港樓花會爛尾,究竟現行制度與條例對新盤買家的保障有多大?如遇上爛尾樓,買家可以怎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