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差餉」及「地租」的計算,都是以「應課差餉租值」作基準,從中徵收一定百分比。差估署每年初都會開放「租值冊」給公眾查閱。究竟我們在哪裡可以查閱到這一份租值冊?
「差餉」及「地租」的計算,都是以「應課差餉租值」作基準,從中徵收一定百分比。差估署每年初都會開放「租值冊」給公眾查閱。究竟我們在哪裡可以查閱到這一份租值冊?
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《香港物業報告2023》,顯示全港有54,937個空置單位,把私樓空置率推高至4.4%,創12年新高,點解樓價仍高?
即使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,同時美國制裁香港,但對本港住宅市況尚未見明顯影響。差估署最新私樓樓價指數顯示,7月本港樓價雖然終止兩連升,但僅微跌0.5%,反映第三波肺炎疫情尚未對住宅樓價構成顯著壓力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、政治困局影響,加上中美關係緊張,本港政經民生均受重創;多重陰霾下,本港樓市走勢成未知,政府今日公布最新私樓樓價及租金指數,均重拾升幅,是樓市迴光返照? 還是復甦啟示?
樓價再創新高,指數高見180點水平,不單較年初狂升9%,比97年高峰期更大升過80%水平。當樓價愈見只升不跌,愈反映被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、政府做到的似乎不多。政府要管理市民的預期,唯有不斷出口術。無論在《施政報告》及《財政預算案》中,政府經常引述私樓落成量充足,但實情這個數字卻經常被錯誤解讀。
基於調查基準的不一,如果我們以差估署在《香港物業報告2019》作為「空置單位」的佐證,未必能反映現時一手樓空置的實況,但要了解一手樓空置單位是否嚴重,應該怎樣看才最準確呢?
新盤付款辧法欠透明外,針對一手新盤囤積居奇的問題,最快在六月會落實「#一手樓空置稅」,規定入伙一年新盤,如果沒有賣出、又或者沒有六個月出租紀錄,就要徵收「額外差餉」,相當於應課差餉租值兩倍,目的就是盡快釋出供應。